中文名:黑足蹄盖蕨。
拉丁学名:Athyrium nigripes。
属名:蹄盖蕨属。
科名:蹄盖蕨科。
描述:根状茎短而直立,先端和叶柄基部被深褐色、披针形的鳞片;叶簇生。能育叶长达(15-)35(-50)厘米;叶柄长(8-)10(-18)厘米,直径1-3毫米,禾秆色;叶片长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8-)15-25(-35)厘米,中部宽约(3.5-)6(-14)厘米,渐尖头,向基部几不变狭,二回羽状至二回羽状,小羽片深羽裂;羽片10-15对,互生,平展或斜展,有短柄,三角状披针形,长达(2-)3(-7)厘米,基部宽1-1.2 (-3)厘米,钝尖头至渐尖头,一回羽状至一回羽状,小羽片深羽裂;小羽片5-8对,平展或斜向上,下部的2-3对分离,向上的基部下延在羽轴上成狭翅,卵形,钝圆头,基部近楔形,略不对称,基部上侧的1片较大,长约6(-26)毫米,宽4.5-8毫米,边缘有锐尖重锯齿至浅裂;其余的羽片较小,边缘有三角形锐锯齿。叶脉在小羽片上为羽状,侧脉3-4对,单一(在基部上侧小羽片上的多为分叉)。叶干后薄草质,褐绿色,两面无毛;叶轴和羽轴下面禾秆色,有时略带淡紫色,密被浅褐色短毛,上面有贴伏的针状软刺。孢子囊群圆肾形、马蹄形、弯钩形或椭圆形,每小羽片2-3对,生于上侧小脉的中部;囊群盖同形,褐色,膜质,边缘有睫毛,宿存。孢子周壁表面无褶皱,有颗粒状纹饰。染色体数目n=40, 4x apo.。
分布:分布于我国台湾(台北、宜兰太平山、南投、嘉义阿里山、高雄关山、台东、花莲、蓬莱)、云南(新平、盈江、贡山)和西藏(错那),生山谷常绿阔叶林下阴湿处,海拔1200-2800米。日本、越南北部、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爪哇)。
【无】
植物图片:

黑足蹄盖蕨照片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