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秆珍珠茅(Scleria elata)
中文名:高秆珍珠茅。
拉丁学名:Scleria elata。
属名:珍珠茅属。
科名:莎草科。
描述:匍匐根状茎木质,被深紫色鳞片。稈散生,三稜形,高60-100厘米,直径4-7毫米,无毛,常粗糙。叶线形,向顶端渐狭,长30-40厘米,宽6-10毫米,纸质,无毛,稍粗糙;叶鞘纸质,长1-8厘米,在近稈基部的2-3个鞘紫红色,具约3个大小不等的三角形齿,无翅,在稈中部的具1-3毫米宽的翅;叶舌半圆形,短,通常被紫色髯毛。圆锥花序由顶生和1-3个相距稍远的侧生枝圆锥花序组成;支圆锥花序长3-8厘米,宽1.5-6厘米,花序轴与分枝或多或少被疏柔毛;小苞片刚毛状,基部具耳,耳上被微硬毛;小穗单生,很少2个生在一起,长圆状卵形或披针形,顶端截形或渐尖,长3-4毫米,紫褐色或褐色,全部为单性;雄小穗鳞片长2-3毫米,厚膜质,在下部的几片具龙骨状突起,具锈色短条纹,有时背面被微柔毛,顶端具短尖,在上部的干膜质,色亦较浅;雌小穗通常生于分枝的基部;鳞片宽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4毫米,有时具锈色短条纹,具龙骨状突起,背脊绿色,顶端具短尖;雄花具3个雄蕊,花药线形,长1.2-1.8毫米,药隔突出部分长约为药的1/5-1/4;柱头3。小坚果球形或近卵形,有时多少呈三稜形,顶端具短尖,直径2.5毫米,白色或淡褐色,表面具四至六角形网纹,横纹上断续被微硬毛;下位盘直径1.8毫米,3浅裂或几不裂,裂片扁半圆形,顶端钝圆,边缘反折,黄色。花果期5-10月。
分布:产于广东、广西、海南岛、福建、台湾、云南、四川;生长在田边、路旁、山坡等干燥或潮湿的地方,海拔0-2000米。也分布于印度、锡兰、马来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
E. D. Merrill 于 1930年和1935年先后在岭南大学学报第六卷和美国费城哲学学会学报第二十四卷里曾把本种植物鑑定为陆生珍珠茅[S. terrestris(Linn.)Fas-sett],最近侯宽昭等在广州植物志中沿用此名。其实陆生珍珠茅是以林奈的Zizaniaterrestris 为基础的,虽然林奈原文很筒单,只有两字的描述(Panicula subracemosa,意即小圆锥花序近总状),却很能够表明它和我们的标本很不相同,至于林奈所援引的Rheed.Mal. 12. p. 113. t. 60,因我们无此书,无法深究。另一方面,C. B. Clarke 在印度植物志第六卷和 E. -G. Camus 在印度支那植物志第七卷都把 Ciaphora Cochin-chinensis Lour.[见Fl. Cochinch.(1790)578]认为是S. elata Thw. 的异名。如果这二位植物学家的意见正确,则本种学名应该为Scleria cochinchinensis(Lour.)Druce[见Rep. Bot. Exch. Club Brit. Isles IV(1917) 646],可惜Loureiro的原著描述不详,难以沿用;因此我们还是采用S. elata Thw. 作为该植物的命名,其根据是我们曾经将中国标本与Thwaites (C. P. 3030)的标本加以比较过,认为二者完全一致。此外,S. doederleiniana Bocklr.(产于日本琉球羣岛和我国台湾)同样和锡兰标本没有区别,所以我们又把O. Bockeler的植物作为本种的异名。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