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江点地梅(Androsace yargongensis)
中文名:雅江点地梅。
拉丁学名:Androsace yargongensis。
属名:点地梅属。
科名:报春花科。
描述:多年生草本。主根不明显,多须根。地上部分具多数根出条;根出条稍粗壮,初被极稀疏的柔毛及腺体,渐变无毛,紫褐色,节间长 (5) 10-15毫米,节上有枯老叶丛。当年生叶丛位于顶端,直径7-13毫米,从中抽出花葶及2-4个新根出条。叶呈不明显的两型,外层叶线形至舌状长圆形,长 (2) 3-5毫米,宽1-1.5毫米,先端钝,早枯,枣红色,质地稍厚两面无毛,边缘具稀疏短睫毛;内层叶常为匙状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匙形,黄绿色,长5-9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钝圆或微尖,背面上端有时带紫色或紫褐色,无毛或仅沿中肋被稀疏短硬毛,缘毛在先端较密。花葶单一,高5-25毫米,被卷曲长柔毛和无柄腺体;伞形花序通常5-6花;苞片椭圆形或长圆形,常对折成舟状,有时带紫色,长5-6毫米,宽1.5-2.8毫米,被柔毛和无柄腺体,基部微呈囊状;花梗短于苞片,长1-3毫米,微弯,毛被同苞片;花萼钟状,长约3毫米,分裂约达中部,裂片卵形或卵状三角形,先端钝,被长柔毛和缘毛;花冠白色或粉红色,直径6-8毫米,裂片阔倒卵形,边缘微呈波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分布:产于青海、甘肃和四川西部。生于高山石砾地、草甸和湿润的河滩上,海拔3600-4800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巴塘附近。
A. yargongensis var. stenophylla (Hand. -Mazz.)Hand. -Mazz. 的模式标本 (H. Smith 3371)存爱丁堡植物园标本室。经我们研究,其叶长6-7毫米,宽1-1.2毫米,先端钝或稍锐尖,边缘具稀疏短睫毛;花葶高达2.5厘米,直立,被柔毛;苞片椭圆形至长圆形,长4.5-5.5毫米,基部囊状,边缘具睫毛;花萼长约4毫米,分裂达中部,裂片卵形,具长缘毛。以上特征均在雅江点地梅的变异幅度之内,似不宜另成立一变种。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