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叶杭子梢(Campylotropis macrocarpa var. giraldii f. longepedunculata)
中文名:长叶杭子梢。
拉丁学名:Campylotropis macrocarpa var. giraldii f. longepedunculata。
属名:杭子梢属。
科名:蝶形花科。
描述:小叶长圆形至狭长圆形,长3-7厘米,宽1.3-2(3.2)厘米;花较小,长7-10毫米;果较小,长7-10毫米,宽3.5-4毫米,果颈长0.7-0.9毫米;其他特征同太白山?子梢原变型。产于贵州。
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贵州省都匀。生于山坡及灌丛中,海拔400-1200米。
?子梢这一种群除少数省未见到标本以外,在我国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均有分布而且生长普遍,生态幅较宽广,形态变异也较大,如:小叶由宽椭圆形、椭圆形至长圆形以至披针形;植株由被疏毛至枝、叶柄、花序有时被绒毛;花萼由稍浅裂、中裂以至有时稍深裂或稀为深裂;花的大小、形态变化也很明显,花一般长10-12(13)毫米,但也有小于10毫米的,龙骨瓣的外形也见有很少数与云南?子梢之间的过渡形状;果实的大小一般为长10-13毫米,宽4.5-5.5毫米,但也有长8-10毫米以至长达16毫米的,果颈一般长1-1.4毫米,但也有长不及1毫米或长达16毫米以上的弯化。由于分布广、生态幅宽、变异大,如取个别标本来看,很容易被定为不同的种,因而过去的一些著者对此曾发表过许多种的名称即缘于此。我们研究了大量标本并仔细比较其形态特征上的变化,看出这些特征变化极其交叉连续而不易分割,虽然某些特征变异有时似乎可以作为独立类型看待,但实际上则因很不稳定而不能成立。因而我们将前人发表的一些名称归入为本种作为异名。对于Campylotropis giraldii Schindl.(太白?子梢)这一模式标本采自陕西太白山的分类群,其名称过去曾广为应用过,但从其形态特征变化幅度及其连续性来看,它与C. macrocarpa (Bunge) Rehd. 除子房与果实的毛被不同以外,其他特征均一致,难以区分,因而无论从种的概念上看,还是从实用角度上看都不宜看成两个独立的种。据此,我们同意将果实、子房全面被毛的 C. giraldii作为果实、子房表面无毛而仅边缘有毛的C. macrocarpa 的变种的安排意见认为是最适宜的。至于它们下面的一些变异类型成立为变型是较为合适的。对于Schindler依据云南东川附近采集的标本发表的圆锥?子梢C. paniculata Schindl. (in Fedde, Repert. Sp. Nov. 11:425. 1912),其特征除花序于顶部更为密集如圆锥状;萼深裂外,与太白山?子梢基本一致,可能是太白山子梢的一个变异类型,由于我们尚未见到云南东川一带的标本,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 Ricker曾于1946年发表过C. huberi Rick.和C. mortolana Rick.两个种,据原始描述,除花梗较短外,其特征基本与本种一致,可能属于本种的稍有变异的类型,亦有待进一步查证。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