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钻天杨。
拉丁学名:Populus nigra var. italica。
属名:杨属。
科名:杨柳科。
描述:乔木,高达30米。树皮暗灰褐色,老时沟裂,黑褐色;树冠圆柱形。侧枝成20-30度角开展,小枝圆,光滑,黄褐色或淡黄褐色,嫩枝有时疏生短柔毛。芽长卵形,先端长渐尖,淡红色,富粘质。长枝叶扁三角形,通常宽大于长,长约7.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截形或阔楔形,边缘钝圆锯齿;短枝叶菱状三角形,或菱状卵圆形,长5-10厘米,宽4-9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 叶柄上部微扁,长2-4.5厘米,顶端无腺点。雄花序长4-8厘米,花序轴光滑,雄蕊15-30;雌花序长10-15厘米。蒴果2瓣裂,先端尖,果柄细长。花期4月,果期5月。
分布: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各地广为栽培。北美、欧洲、高加索、地中海、西亚及中亚等地区均有栽培。起源不明,有人认为是黑杨的无性系。
钻天杨喜光,抗寒,抗旱,耐干旱气侯,稍耐盐碱及水湿,但在低洼常积水处生长不良。树冠狭窄作行道和护田林树种甚宜,也为杨树育种的常用亲本之一。唯抗病虫害能力较差。有文献记载本变种只有雄株,但在我国栽培的钻天杨中有一类雌株,颇似本变种,冠,形较宽,树干不端直,常生木瘤,易染病虫害,萌枝叶枯干不落,目前正在淘汰中。但雌株与雄株同为育种主要亲本之一,应注意繁育保存。
植物图片:

钻天杨照片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