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李(Garcinia paucinervis)
中文名:金丝李。
拉丁学名:Garcinia paucinervis。
属名:藤黄属。
科名:藤黄科。
描述:乔木,高3-15(-25)厘米;树皮灰黑色,具白斑块。幼枝压扁状四稜形,暗紫色,干后具纵槽纹。叶片嫩时紫红色,膜质,老时近革质,椭圆形,椭圆状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8-14厘米,宽2.5-6.5厘米,顶端急尖或短渐尖,钝头、基部宽楔形,稀浑圆,干时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或苍白,中脉在下面凸起,侧脉5-8对,两面隆起,至边缘处弯拱网结,第三级小脉蜿蜒平行,网脉连结,两面稍隆起;叶柄长8-15毫米,幼叶叶柄基部两侧具托叶各1枚,托叶长约1毫米。花杂性,同株。雄花的聚伞花序腋生和顶生,有花4-10朵,总梗极短;花梗粗壮,微四稜形,长3-5毫米,基部具小苞片2;花萼裂片4枚,几等大,近圆形,长约3毫米;花瓣卵形,长约5毫米,顶端钝,边缘膜质,近透明;雄蕊多数(约300-400),合生成4裂的环,花丝极短,花药长椭圆形,2室,纵裂,退化雌蕊微四稜形,柱头盾状而凸起。雌花通常单生叶腋,比雄花稍大,退化雄蕊的花丝合生成4束,束柄扁,片状,短于子房,每束具退化花药6-8,柱头盾形,全缘,中间隆起,光滑,子房圆球形,高约2.5毫米,无稜,基生胚珠1。果成熟时椭圆形或卵珠状椭圆形,长3.2-3.5厘米,直径2.2-2.5厘米,基部萼片宿存,顶端宿存柱头半球形,果柄长5-8毫米;种子1。花期6-7月,果期11-12月。
分布:产广西西部和西南部,云南东南部(麻栗坡),多生于石灰岩山较干燥的疏林或密林中,海拔300-800米。模式标本采自广西龙州。
本种为我国季风型气候、石灰岩地形地区的特有珍贵用材树种,心边材明显,材质坚而重,结构细致均匀,适于水工建筑和梁柱等用材。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