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
中文名:赤杨叶。
拉丁学名:Alniphyllum fortunei。
属名:赤杨叶属。
科名:安息香科。
描述:乔木,高15-20米,胸径达60厘米,树干通直,树皮灰褐色,有不规则细纵皱纹。不开裂;小枝初时被褐色短柔毛,成长后无毛,暗褐色。叶嫩时膜质,干后纸质,椭圆形、宽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8-15(-20)厘米,宽4-7(-11)厘米,顶端急尖至渐尖,少尾尖,基部宽楔形或楔形,边缘具疏离硬质锯齿,两面疏生至密被褐色星状短柔毛或星状绒毛,有时脱落变为无毛,下面褐色或灰白色,有时具白粉,侧脉每边7-12条;叶柄长1-2厘米,被褐色星状短柔毛至无毛。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8-15(-20)厘米,有花10-20多朵;花序梗和花梗均密被褐色或灰色星状短柔毛;花白色或粉红色,长1.5-2厘米;花梗长4-8毫米;小苞片钻形,长约3厘米,早落;花萼杯状,连齿高4-5毫米,外面密被灰黄色星状短柔毛,萼齿卵状披针形,较萼筒长;花冠裂片长椭圆形,长1-1.5厘米,宽5-7毫米,顶端钝圆,两面均密被灰黄色星状细绒毛;雄蕊10枚,其中5枚较花冠稍长,花丝膜质,扁平,上部分离,下部联合成长约8毫米的管,花药长卵形,长约3毫米;子房密被黄色长绒毛;花柱较雄蕊长,初被稀疏星状长柔毛,以后被毛脱落。果实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8)10-18(-25)毫米,直径6-10毫米,疏被白色星状柔毛或无毛,外果皮肉质,干时黑色,常脱落,内果皮浅褐色,成熟时5瓣开裂;种子多数,长4-7毫米,两端有不等大的膜质翅。花期4-7月,果期8-10月。
分布:产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云南等。本种分布较广、适应性较强,生长迅速,阳性树种,常与山毛榉科和茶科植物混生;生于海拔200-2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印度、越南和缅甸也有。模式标本采自福建厦门。
本种木材纹理通直,结构致密,材质轻软,易于加工,旋刨性能较佳,干燥微裂,不变形,不耐腐,为一美观轻工木材,适于火柴工业,雕刻图章,轻巧的上等家具及各种板料、模型等用材,亦为一种放养白木耳的优良树种。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