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西藏沙棘。
拉丁学名:Hippophae thibetana。
属名:沙棘属。
科名:胡颓子科。
描述:矮小灌木,高4-60厘米,稀达1米;叶腋通常无棘刺。单叶,三叶轮生或对生,稀互生,线形或矩圆状线形,长10-25毫米,宽2-3.5毫米,两端钝形,边缘全缘不反卷,上面幼时疏生白色鳞片,成熟后脱落,暗绿色,下面灰白色,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细小鳞片。雌雄异株;雄花黄绿色,花萼2裂,雄蕊4,2枚与花萼裂片对生,2枚与花萼裂片互生;雌花淡绿色,花萼囊状,顶端2齿裂。果实成熟时黄褐色,多汁,阔椭圆形或近圆形,长8-12毫米,直径6-10毫米,顶端具6条放射状黑色条纹;果梗纤细,褐色,长l-2毫米。花期5-6月,果期9月。
分布:产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生于海拔3300-5200米的高原草地河漫滩及岸边。由于适宜于干燥寒冷、风大的高原气候特点,一般植株矮小,分布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的植株。高仅7-8厘米。
本种果实较大,多汁,微酸而甜香,当地群众喜欢生食,可提取维生素A和c,藏北群众还用以治肝炎。幼嫩枝叶和果实又是马和羊的饲料。
植物图片:

西藏沙棘照片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