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紫菀(Aster sibiricus)
中文名:西伯利亚紫菀。
拉丁学名:Aster sibiricus。
属名:紫菀属。
科名:菊科。
描述: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平卧。茎从弯曲的基部斜升,高7-35厘米,稍细,常丛生,被密柔毛,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全部有密生的叶。基部叶小,鳞片状,下部叶长圆状匙形,基部渐狭成宽翅,在花期枯萎;中部叶长圆披针形,长5-8厘米,宽1-1.7厘米,基部急狭或圆形,半抱茎,顶端尖,边缘除顶部及基部外有密而小尖头的锯齿,上部叶渐小,线状长圆形,全部叶薄纸质,上面有疏伏毛或近无毛,下面被稀疏的但在脉上较密的伏毛,中脉及6-7对侧脉在下面凸起且在远离边缘处相连接,网脉稍明显。头状花序径2-3.5厘米,在枝端单生或2-5个或较多数排列成密伞房状;花序梗长2-7毫米。总苞半球状,径10-13毫米,长8毫米;总苞片3层,外层披针形,长4-5毫米,宽约1毫米,顶端尖,被密毛,下部近革质,上部草质,顶端及边缘膜质,紫红色;内L层线状披针形,长4-5毫米,宽1-1.5毫米,渐尖,上部紫红色,被密毛。舌状花约20余个,管部长3-4毫米,舌片线形,淡紫色,长约12毫米,宽稍超过1毫米,有4脉;管状花长6.5-7毫米,管部长3毫米,裂片紫红色,长1.5毫米。冠毛稍红色,较管状花花冠稍长或近等长,有稍不等长的微糙毛。子房被密粗毛,常有腺。花期7-8月。
分布:产于黑龙江(察哈彦卡上流)。生于低山草地。海拔250米。也分布于蒙古、日本、苏、联远东、西伯利亚东部至西部及欧洲北部。
此种与上种接近,主要以叶形,被密毛的总苞和密集而较小的头状花序为区别。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