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血苋。
拉丁学名:Iresine herbstii。
属名:血苋属。
科名:苋科。
描述:多年生草本,高1-2米;茎粗壮,常带红色,有分枝,初有柔毛,后除节部外几无毛,具纵棱及沟。叶片宽卵形至近圆形,直径2-6厘米,顶端凹缺或2浅裂,基部近截形,全缘,两面有贴生毛,紫红色,具淡色中脉及5-6对弧状侧脉,如为绿色或淡绿色,则有黄色叶脉;叶柄长2-3厘米,有贴生毛或近无毛。雌雄异株,花成顶生及腋生圆锥花序,由多数穗状花序形成,初有柔毛,后几无毛。苞片及小苞片卵形,长1-1.5毫米,绿白色或黄白色,宿存,无毛,无脉;花微小,长约1毫米,有极短花梗;雌花:花被片矩圆形,长约1毫米,绿白色或黄白色,外面基部疏生白色柔毛; 不育雄蕊微小;子房球形,侧扁,花柱极短。雄花及果实未见。花果期9月至次年3月(海南岛)。
分布:原产巴西,我国江苏(上海)、广东(广州及海南岛)、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为一盆栽赏叶植物,或为花坛植物。我国栽培者为雌株,不结果实。
茎、叶入药,治吐血;广西农民有用其叶染红糯米饭。
植物图片:

血苋照片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