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果猴欢喜(Sloanea leptocarpa)
中文名:薄果猴欢喜。
拉丁学名:Sloanea leptocarpa。
属名:猴欢喜属。
科名:杜英科。
描述:乔木,高达25米;嫩枝被褐色柔毛,老枝秃寻争。叶革质,披针形或倒披针形,有时为狭窄长圆形,长7-14厘米,宽2-3.5厘米,初时两面有柔毛,至少在脉上有毛,老叶上面秃净,下面脉上有毛,脉腋间有毛丛,先端渐尖,基部窄而钝,侧脉7-8对,在下面突起,全缘,干后常皱褶;叶柄长1-3厘米,稍纤细,被褐色柔毛。花生于当年枝顶的叶腋内,单生或数朵丛生;花柄纤细,长1-2厘米,有柔毛;萼片4-5片;卵圆形,大小不相等,长4-5毫米,宽3-4毫米,有柔毛;花瓣4-5片,长6-7毫米,宽度不等,上端齿状撕裂,被短柔毛;雄蕊多数,长6-7毫米,有时较短,花丝长3-4毫米,花药有毛;子房被褐色毛,花柱尖细。蒴果圆球形,宽1.5-2厘米,3-4爿裂开,果爿薄;针刺短,长1-2毫米,有柔毛;种子长约1厘米,成熟时黑色,假种皮淡黄色,长为种子之半。花期4-5月,果实9月成熟。
分布: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四川、贵州及云南。生长于海拔700-1000米的常绿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广东云浮。
本种的叶形变化较大,从披针形、倒披针形到狭窄长圆形;叶柄的长短不一;花的大小亦颇悬殊。这些变化是和它在多种生态条件下生长和广泛的地理分布所形成的结果。陈焕镛、胡先骕、钱崇澍等曾根据叶形及大小的差异,分别划出好几个种。但在大量标本面前,叶形及其大小表现出连续的过渡类型,以致混淆了种的界线,从而说明它们是不同的生态型和地理变型。此外S. cheliensis Hu, 是未正式发表的异名,曾载于《西双版纳值物名录》,亦属于本种。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