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中文名:菹草。
拉丁学名:Potamogeton crispus。
属名:眼子菜属。
科名:眼子菜科。
描述:多年生沉水草本,具近圆柱形的根茎。茎稍扁,多分枝,近基部常匍匐地面,于节处生出疏或稍密的须根。叶条形,无柄,长3-8厘米,宽3-10毫米,先端钝圆,基部约1毫米与托叶合生,但不形成叶鞘,叶缘多少呈浅波状,具疏或稍密的细锯齿;叶脉3-5条,平行,顶端连接,中脉近基部两侧伴有通气组织形成的细纹,次级叶脉疏而明显可见;托叶薄膜质,长5-10毫米,早落;休眠芽腋生,略似松果,长1-3厘米,革质叶左右二列密生,基部扩张,肥厚,坚硬,边缘具有细锯齿。穗状花序顶生,具花2-4轮,初时每轮2朵对生,穗轴伸长后常稍不对称;花序梗棒状,较茎细;花小,被片4,淡绿色,雌蕊4枚,基部合生。果实卵形,长约3.5毫米,果喙长可达2毫米,向后稍弯曲,背脊约1/2以下具齿牙。花果期4-7月。2n=52。
分布:产我国南北各省区。生于池塘、水沟、水稻田、灌渠及缓流河水中,水体多呈微酸至中性。世界广布种。
解剖特征;茎具皮下层;皮层中无机械束;维管柱为“多束型”,具多条木质管道;内皮层由胞壁增厚不明显的O型细胞所组成;花序梗中无散生机械束。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