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砂仁(Achasma yunnanense)
中文名:茴香砂仁。
拉丁学名:Achasma yunnanense。
属名:茴香砂仁属。
科名:姜科。
描述:茎丛生,株高约1.8米。叶片披针形,长约46厘米,宽约7厘米,两面均无毛;叶柄长5毫米;叶舌卵形,长约1厘米,不2裂。总花梗由根茎生出,大部埋入土中,长约5厘米,上被鳞片;花序头状,贴近地面,开花时好象“一朵”菊花;总苞片卵形,长2.5-3厘米,宽2-3厘米,红色,小苞片管状,长约2.7厘米,宽约7毫米;花红色,多数,花时每6朵一轮齐放;花萼管状,长3.5-4厘米,顶3裂;花冠管较花萼为短,顶端具3裂片;无侧生退化雄蕊;唇瓣基部与花丝基部连合成短管,上部舌状部分长2.5-3厘米,顶端2浅裂,基部扩大,内卷呈筒状,中央紫红色,边缘黄色,突露于花冠之外,好象菊科植物的舌状花,花丝离生部分长5毫米,花药室长6-8毫米,无药隔附属体,柱头扁平;子房长5毫米,被短柔毛。花期:6月。
分布:产我国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生于疏林下;海拔640米。模式标本采自勐腊。
本种花序如菊花,极为引人注目,揉之有茴香味,故名茴香砂仁。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