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
中文名:苦荞麦。
拉丁学名:Fagopyrum tataricum。
属名:荞麦属。
科名:蓼科。
描述: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70厘米,分枝,绿色或微逞紫色,有细纵棱,一侧具乳头状突起,叶宽三角形,长2-7厘米,两面沿叶脉具乳头状突起,下部叶具长叶柄,上部叶较小具短柄;托叶鞘偏斜,膜质,黄褐色,长约5毫米。花序总状,顶生或腋生,花排列稀疏;苞片卵形,长2-3毫米,每苞内具2-4花,花梗中部具关节;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红色,花被片椭圆形,长约2毫米;雄蕊8, 比花被短;花柱3,短,柱头头状。瘦果长卵形,长5-6毫米,具3棱及3条纵沟,上部棱角锐利,下部圆钝有时具波状齿,黑褐色,无光泽,比宿存花被长。花期6-9月,果期8-10月。
分布: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山区有栽培,有时为野生。生田边、路旁、山坡、河谷,海拔500-3900米。分布于亚洲、欧洲及美洲。
种子供食用或作饲料。根供药用,理气止痛,健脾利湿。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