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膜稃草。
拉丁学名:Hymenachne acutigluma。
属名:膜稃草属。
科名:禾本科。
描述:多年生。秆高大粗壮,具多数节,下部长匍匐地面,节上轮生多数须根;直立部分高达1米,直径6-10毫米,具海绵质髓部,无毛。叶鞘长8-12厘米,稍短于节间,鞘节褐色,具短毛;叶舌膜质,长1-2毫米;叶片扁平,宽大,质地较厚,长30-40厘米,宽约2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近圆形,无毛或上面及边缘散生疣基柔毛。圆锥花序紧密呈穗状,长20-40厘米,宽1-2厘米;分枝长0.5-2厘米,穗轴有翼,粗糙,一侧簇生小穗;小穗粗糙,长0.5-1毫米;小穗狭披针形,长4.5-5.5毫米,宽约1毫米;第一颖膜质,长约1.2毫米,中脉粗糙;第二颖与第一外稃草质,披针形,长3-4毫米,顶端具长0.5-2毫米的短芒;脉上具刺状糙毛;第二外稃膜质,长约3毫米,顶端渐尖,微粗糙;内稃顶端有2尖头;花药长约1毫米。颖果长约1.5毫米,顶端圆。花果期夏季至秋季。
分布:产云南南部和海南;生于溪河边、沼泽浅水处,海拔多在1 000米以下。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爪哇和马来西亚等地区。模式标本采自菲律宾。
为一种好饲料。
植物图片:

膜稃草照片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