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叶假钻毛蕨(Paradavallodes membranulosum)
中文名:膜叶假钻毛蕨。
拉丁学名:Paradavallodes membranulosum。
属名:假钻毛蕨属。
科名:骨碎补科。
描述:植株高30-35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粗约3毫米,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约3.5毫米,先端长渐尖且呈钻形,薄膜质,全缘,边缘淡棕色,中部红棕色,盾状着生。叶远生,相距1.5-2.5厘米;叶柄禾秆色,长8-10厘米,粗1.5-2毫米,基部被鳞片,上面有浅纵沟,被灰白色短毛;叶片卵状披针形,长20-30厘米,宽10-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脏形,三回深羽裂;羽片约15对,上部的互生,下部的近对生,有具狭翅的短柄,柄极短,有时近无柄,平展,卵状披针形,长4-7厘米,宽2-3.5厘米,渐尖头,基部对称,圆楔形,基部一对羽片和第二对同形,羽状分裂到有狭翅的羽轴;小羽片6-8对,下部1-2对对生,向上的互生,平展,椭圆形至斜卵形,长1-2厘米,宽5-10毫米,先端急尖,基部不等宽,下侧楔形,下延,上侧截形并与羽轴平行,羽状深裂达具阔翅的小羽轴;裂片6-8对,斜向上,椭圆形,长2-4毫米,宽2-3毫米,先端钝且向上弯,全缘或浅裂,密接,基部上侧一片稍大。侧脉仅可见,褐色,纤细,不达叶边,略被灰白色短柔毛。叶薄草质,干后暗绿色,被相当密的灰白色短柔毛,叶轴和羽轴两面也被短柔毛,上面尤多。孢子囊群生于上侧短小脉顶端,每裂片通常1枚,在小羽轴两侧各排成1行;囊群盖半圆形,薄膜质,全缘,灰白色,基部着生,宿存。
分布:产云南(嵩明、邓力、大姚、富民、西畴、鸡足山)。生山地溪旁岩石上或树干上,海拔1800-2600米。越南北部、泰国北部、缅甸北部、锡金及尼泊尔也有分布。模式标本产地:尼泊尔。
【无】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