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线叶嵩草。
拉丁学名:Kobresia capillifolia。
属名:嵩草属。
科名:莎草科。
描述:根状茎短,秆密丛生,纤细,柔软,高10-45厘米,粗约1毫米,钝三棱形,基部具栗褐色宿存叶鞘。叶短于秆,柔软,丝状,腹面具沟。穗状花序线状圆柱形,长2-4.5厘米,粗2-3毫米;支小穗多数,除下部的数个有时疏远外,其余的密生,顶生的雄性,侧生的雄雌顺序,在基部雌花之上具2-4朵雄花。鳞片长圆形,椭圆形至披针形,长4-6毫米,顶端渐尖或钝,纸质,褐色或栗褐色,边缘为宽的白色膜质,中间淡褐色,具3条脉。先出叶椭圆形,长圆形或狭长圆形,长3.5-6毫米,膜质,褐色或栗褐色,上部白色,腹面边缘分离至3/4处,背面具1-2条脊,脊间具1-2条脉,顶端圆形或截形。小坚果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少有长圆形,三棱形或扁三棱形,成熟时深灰褐色,有光泽,基部几无柄,顶端具短喙或几无喙;花柱基部不增粗,柱头3个。花果期5-9月。
分布:产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部和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生于山坡灌丛草甸、林边草地或湿润草地,海拔1800-4800米。哈萨克斯坦(中亚)、塔吉克斯坦(帕米尔)、吉尔吉斯斯坦(天山)、蒙古西部、阿富汗、克什米尔地区、尼泊尔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西喜马拉雅山。
Ivanova (1939) 以中亚地区标本为模式命名的K. capilliformis Ivan.是以小坚果卵状椭圆形,长为宽的1-1.5倍为主要鉴别特征与本种的小坚果狭椭圆形,长为宽的2-2.5倍相区别。T. V. Egorova (1967) 在Plantae Asiae Centralis (3) 一书中指出这两个种的主要区别性状为:本种的雌花鳞片棕褐色或淡褐色,有白色膜质边缘,先出叶长4-5毫米,易脱落,小坚果长3.3-3.5毫米;K. capilliformis的雌花鳞片为栗色,无白色膜质边缘,先出叶长2.5-3.2毫米,不易脱落,小坚果长2.5-2.7毫米。作者依据上述两位学者所列出的这两个种的鉴别性状,反覆将产于我国新疆的标本与产于甘肃和青藏高原等地的标本作比较,发现上述诸性状的变异幅度极大,在形态上表现为明显的连续性。在地理分布上,它们的分布区也是连续的。所以作者认为这两个种应予合并。
植物图片:

线叶嵩草照片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