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鹅掌柴(Schefflera hoi)
中文名:红河鹅掌柴。
拉丁学名:Schefflera hoi。
属名:鹅掌柴属。
科名:五加科。
描述:小乔木,高达10米;小枝粗壮,有不规则的皱纹。叶有小叶5-9,稀3;叶柄长9-17厘米,最长可达40厘米,无毛,小叶片薄革质,狭长圆形、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8-20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渐尖至长渐尖,基部钝形或渐狭,两面均无毛,边缘全缘,侧脉5-8对,最多至16对,两面明显,网脉不明显;中央的小叶柄长1.5-5厘米,两侧的较短,无毛。圆锥花序顶生,长40-50厘米,疏生星状短柔毛至几无毛;上部分枝为总状花序,下部的常为复总状花序;花单生或2-3朵聚生于苞腋内;苞片三角形,长达5毫米,有星状短柔毛;花梗长2-4毫米,结实时长5-10毫米,疏生星状短柔毛;萼长1.5-2.5毫米,疏生星状短柔毛,边缘有不很明显的5小齿;花瓣5,长1.5-2毫米,无毛;雄蕊5; 子房5室;花柱合生成柱状,柱头不明显;花盘扁平。果实球形,有不明显5稜,直径3-4毫米;宿存花柱长1.5-2毫米,柱头盘状。花期8月,果期9-10月。
分布:分布于西藏(察隅)、云南西北部(维西、贡山、丽江、兰坪、福贡、德钦、鹤庆)和东南部(屏边、蒙自、红河)。生于山谷密林中,海拔2000-3000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红河。
本变种尚有急尖叶红河鹅掌柴(变型)Schefflera hoi (Dunn) Vig. f. acuta Tseng & Hoo,小叶片先端急尖(产于四川、云南交界处)。李惠林根据本种同一号标本上具有长圆形及倒披针形两种不同形状小叶片的事实,将小叶片倒披针形的Schefflera salweenensis W. W. Smith并入本种。但他又认为Schefflera dumicola W. W. Smith的小叶片虽也是长圆形,但侧脉较多(12-16),而本种虽具有长圆形或倒披针形的小叶片,但侧脉较少(8-12)。我们根据多数标本观察的结果,在同一号标本上兼有这两种小叶片特征,例如蔡希陶54075号标本,着生于小枝上部的小叶片为倒披针形,侧脉较少(5-8对),着生于小枝下部的小叶片为狭长圆形,侧脉较多(13对以上)。我们也比较了被W. W. Smith定名为Schefflera dumicola的G. Forrest 22328号标本照片与 Schefflera hoi(Dunn)Vig.的模式标本照片(Henry 923),这两号标本都具有形态及大小相似的长圆形小叶片,侧脉多少也一致,约13对,所以Schefflera dumicola W. W. Smith应合并入本种。W. W. Smith定名的云南西北部的这两个种,实际都是Schefflera hoi (Dunn) Vig.的异名。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