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
中文名:红树。
拉丁学名:Rhizophora apiculata。
属名:红树属。
科名:红树科。
描述:乔木或灌木,高2-4米;树皮黑褐色。叶椭圆形至矩圆状椭圆形,长7-12(-16)厘米,宽3-6厘米,顶端短尖或凸尖,基部阔楔形,中脉下面红色,侧脉干燥后在上面稍明显;叶柄粗壮,淡红色,长1.5-2.5厘米;托叶长5-7厘米。总花梗着生已落叶的叶腋,比叶柄短,有花2朵;无花梗,有杯状小苞片;花萼裂片长三角形,短尖,长10-12毫米;花瓣膜质,长6-8毫米,无毛;雄蕊约12,4枚瓣上着生,8枚萼上着生,短于花瓣;子房上部钝圆锥形,长1.5-2.5毫米,为花盘包围,花柱极不明显,柱头浅2裂。果实倒梨形,略粗糙,长2-2.5厘米,直径1.2-1.5厘米;胚轴圆柱形,略弯曲,绿紫色,长20-40厘米。花果期几全年。
分布:产广东琼山、文昌、乐东、崖县;生于海浪平静、淤泥松软的浅海盐滩或海湾内的沼泽地。分布于东南亚热带、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及澳大利亚北部。模式标本采自马来西亚。
本种在淤泥冲积丰富的海湾两岸盐滩上生长茂密,常形成单种优势群落。它不耐寒,也不堪风浪冲击,故常生于有屏障的地方,在风浪平静的海湾亦能分布至海滩最外围,与其他红树林种类构成红树群落的外围屏障。它喜生于盐分较高的泥滩。在含盐分较低的河流出口两岸的泥滩,不见有生长。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