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芥(Erysimum bungei)
中文名:糖芥。
拉丁学名:Erysimum bungei。
属名:糖芥属。
科名:十字花科。
描述: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密生伏贴2叉毛;茎直立,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具棱角。叶披针形或长圆状线形,基生叶长5-15厘米,宽5-20毫米,顶端急尖,基部渐狭,全缘,两面有2叉毛;叶柄长1.5-2厘米;上部叶有短柄或无柄,基部近抱茎,边缘有波状齿或近全缘。总状花序顶生,有多数花;萼片长圆形,长5-7毫米,密生2叉毛,边缘白色膜质;花瓣桔黄色,倒披针形,长10-14毫米,有细脉纹,顶端圆形,基部具长爪;雄蕊6,近等长。长角果线形,长4.5-8.5厘米,宽约1毫米,稍呈四棱形,花柱长约1毫米,柱头2裂,裂瓣具隆起中肋;果梗长5-7毫米,斜上开展。种子每室1行,长圆形,侧扁,长1-1.5毫米,深红褐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
分布:产东北、华北、江苏、陕西、四川。生在田边荒地、山坡。蒙古、朝鲜、苏联均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蒙古。
Leybold 于1955年,在蒂罗尔植物志中(in Flora 38: 338. 1855. ——Tyrolia ),将一种奥地利植物定名为 Erysimum aurantiacum Leybold, 而 Maximowicz 将另一种植物亦定名为 E. aurantiacum (Bunge) Maximowicz, 发表在 Enum. Pl. Mong. 1: 65. 1889 上,后者为晚出同名,不能成立。因此糖芥的拉丁名选用了 Erysimum bungei Kitag.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