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果藤(Cissus luzoniensis)
中文名:粉果藤。
拉丁学名:Cissus luzoniensis。
属名:白粉藤属。
科名:葡萄科。
描述:草质藤本。小枝纤细,有纵棱纹,横切面微呈4棱形,通常被白粉,无毛。卷须2叉分枝,常其中一个分枝发育不良,较短,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戟形,长5-11厘米,宽2-4厘米,顶端长尾状渐尖,基部心形,基缺凹成钝角,在小枝顶部有时叶基近截形,边缘每侧有5-10个锯齿,齿前伸或微反折,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无毛; 基出脉3-5,中脉有侧脉3-4对,网脉不明显;叶柄长1.5-3厘米,无毛; 托叶膜质,褐色,近肾形,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无毛。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二级分枝3-5集生成伞形,极稀二歧状;花序梗长1-2.5厘米,无毛;花梗长1.5-3.5毫米,几无毛;花蕾卵圆形,高2-3毫米,顶端圆钝;萼杯形,边缘全缘或波状浅裂,几无毛;花瓣4,三角状长圆形,高0.8-1.8毫米,外面无毛;雄蕊4,花药卵圆形,长宽近相等;花盘明显,4浅裂;子房下部与花盘合生,花柱短,柱头微扩大。果实倒卵圆形,直径约1厘米,有种子1颗;种子倒卵椭圆形,顶端圆形,基部有短喙,表面有稀疏突出棱纹,种脐外形与种脊无异,种脊从下部2/3处到上部2/3处突出,腹部中棱脊突出,两侧下部有呈弧形沟状不明显的洼穴。花期5-7月,果期7-8月
分布:产海南、云南。生山坡灌丛、林缘或林中,海拔60-1100米。菲律宾也有分布。
本变种与白粉藤C. repens Lamk. 是近缘种,区别在于后者小枝圆形,粗壮,卷须两叉均发达,叶片通常为阔心形,长宽近相等或长略甚于宽,但不超过1倍长,顶端短尾尖或急尖,可以区别。过去中国学者在《海南植物志》中或鉴定海南植物时,曾把冀茎白粉藤C. pteroclada Hayata误定为本种,而把本种的植物标本鉴定为C. glaberrima (Wall.) Planch.。本种模式标本采自菲律宾吕宋岛,与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西部地区,并普遍分布越南、老挝、柬埔寨的戟叶白粉藤C. hastata (Miq.) Planch.区别主要在于本种茎微呈四棱形,但无狭翅。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