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短柄山桂花。
拉丁学名:Bennettiodendron brevipes。
属名:山桂花属。
科名:大风子科。
描述: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6米;树皮灰褐色,不裂;小枝圆柱形,密被灰褐色短柔毛,以后脱落近无毛或无毛。叶纸质,长圆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5-12厘米,宽2-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钝锯齿,两面近同色,光亮无毛,有时在脉腋有棕色短毛,主脉在两面突起,侧脉7-9对,稍明显;叶柄较短,长0.3-2厘米,上面有沟槽,密被棕色短毛,逐渐脱落减少。圆锥花序顶生,长6-12厘米,宽通常为4.5厘米,多分枝,密被棕色短柔毛,逐渐脱落,果期减少;雄花:萼片椭圆状卵形,长3-3.5毫米,边缘有睫毛;雄蕊多数,花丝纤细,长约4毫米,稍伸出花冠,有毛,基部有肥厚的肉质腺体,花药长圆形;雌花:萼片较雄花的稍小,退化雄蕊多数;子房卵形,长约4毫米,不完全3室,每胎座上有胚珠2-4颗,花柱3-4,柱头头状,稍2裂。浆果圆形,直径3-4毫米,成熟时朱红色;种子1粒,子叶绿色。花期春季,果期7-10月。
分布:产湖南、江西、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江西新记录)。生于海拔400-18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
H. Sleumer in Van Steenis. Fl. Malesiana ser. 1, 5 (1): 64. 1954.一书中,将该种B. brevipes Merr.并入山桂花B. leprosipes (Clos) Merr.中,作者对华南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贵州科学院保存的标本,作了仔细观察对比,又到广东连县粤北南岭山脉的南坡采集观察,采到大量短柄山桂花B. brevipes Merr.标本,经观察分析后,该种分布较北(北坡九连山有分布);多为灌木,叶片较小,倒卵状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5-12厘米,通常集生在小枝上端;叶柄短,有密生棕色毛,老后仍有棕色短毛;浆果熟时朱红色,直径4毫米以下;子叶绿色。而与山桂花B. leprosipes(Clos)Merr.极不相同。故仍独立为种。
植物图片:

短柄山桂花照片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