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白毛栒子。
拉丁学名:Cotoneaster wardii。
属名:栒子属。
科名:蔷薇科。
描述:常绿灌木,高达3米;枝条开张,小枝圆柱形,幼时密被白色绒毛,老时脱落。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2.5-4厘米,宽1.5-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侧脉5-6对,下陷并具皱纹,幼时有稀疏柔毛,老时近无毛,下面密被银白色绒毛,叶脉显著突起;叶柄粗壮,长2-4毫米,密被绒毛;托叶线形,有稀疏毛。聚伞花序具花9-15朵,总花梗和花梗密被白色绒毛;花梗长1-3毫米;苞片线形,带红褐色,有稀疏毛;花直径约7毫米;萼筒钟状,外面密被白色绒毛,内面无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密被白色绒毛,内面无毛;花瓣直立,几圆形或宽倒卵形,长3-4毫米,宽2.5-3.5毫米,先端圆钝,边缘微呈缺刻状,基部具短爪,白色有红晕;雄蕊20,比花瓣稍短;花柱2 (3-4),离生,短于雄蕊;子房先端具白色柔毛。果实倒卵形,直径9毫米,桔红色,常有2小核。花期6月,果期10月。
分布:产西藏东南部。生于森林边缘,海拔3000-4000米。
此种和西南栒子 C. franchetii Bois 的主要异点,在其嫩枝密被白色绒毛,花序有花9-15朵,花白色,花梗密被白色绒毛,果常具2小核。
植物图片:

白毛栒子照片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