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甜大节竹。
拉丁学名:Indosasa angustata。
属名:大节竹属。
科名:禾本科。
描述:竿高14米,直径可达10厘米,新竿淡绿色,疏被白色柔毛,以后脱落而变为无毛,老竿灰绿色;中部节间长30-50厘米,竿髓作海绵状,并呈隔片状;竿环微隆起,不甚高;箨环无毛;竿每节多为3枝,有时为2或1枝,开展,枝环微隆起。箨鞘脱落性,窄长,先端渐窄,鲜时绿色,干后淡褐色,无斑点,纵肋纹明显,肋间具褐色刺毛,边缘具纤毛;箨耳不发达,具繸毛2-4条,后者长7-15毫米,直立;箨舌隆起,高2-5毫米,先端具流苏状纤毛;箨片披针形,淡紫红色,中间绿色,长7-15厘米,开展,基部宽较箨鞘顶端为窄,两面均粗糙。末级小枝具3-6叶;叶鞘无毛,边缘有时生纤毛;叶耳通常不发达,缝毛数目少,直立,易落;叶片大或较大,呈带状披针形,长11-28厘米,宽1.5-5厘米,下表面灰绿色,疏生短硬毛,边缘均有小锯齿而粗糙,次脉3-7对,小横脉明显。花枝未见。笋期4月。
分布:产广西南部。多生于常绿阔叶林下,较耐阴。越南北部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越南河内附近的大黄毛山。
本种竿大型,竿环微隆起,箨鞘先端渐窄,无箨耳,仅具少数直立繸毛,叶片下表面疏生短硬毛等特征,可与本属其他竹种相区别。又本种的竿箨背面鲜时为绿色,干后呈淡褐色,箨鞘的纵肋明显,且在肋间具褐色刺毛,颇似唐竹属的竹种。现因无花,不能得知其雄蕊数目,故仍暂从原发表人的意见,留在大节竹属之内。
植物图片:

甜大节竹照片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