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玉山竹。
拉丁学名:Yushania niitakayamensis。
属名:玉山竹属。
科名:禾本科。
描述:竿柄长可达30厘米以上,直径约4毫米;节间长达1厘米,无毛,有光泽;其上的鳞片作覆瓦状疏松排列,三角形,长约3厘米,宽2厘米,淡黄色,无毛,有光泽,纸质,先端具一小尖头,上部的边缘密生白色小纤毛。竿起初为单丛,多年后则形成多丛,高(0.6) 1-4米,直径5-20毫米,直立或基部外倾;节间长(2) 10-30厘米,圆筒形或具芽一侧稍具纵沟,幼时具短毛而粗糙,后变无毛而有光泽;箨环具箨鞘基部残留物;竿环微隆起;节内长5-10毫米。竿下部各节通常具1分枝,上部节为3或4分枝或更多,枝长仅约5厘米,基部常托有一组逐渐较大的鳞片。箨鞘迟落或宿存,革质,淡棕色,纵向肋明显,背面上方及边缘均密被刺毛;箨耳微小,鞘口具数条长约2毫米的棕色繸毛;箨舌截形,高约0.5毫米,微作撕裂状;箨片脱落性,线形或钻形,无毛,先端尖,长5-10毫米。每小枝具3-10叶;叶鞘长(1)1.5-5厘米,背面在上部及边缘有微毛,具纵肋;叶耳微小,鞘口两侧各具5条长为2-3毫米的波曲繸毛;叶舌近圆拱形或截形,高约0.5毫米,上缘微作撕裂状,具小纤毛;叶柄短,长1-2毫米;叶片狭披针形,长2-12 (18)厘米,宽3-13毫米,两面均无毛,先端尖,基部圆形,次脉(2) 3-4对,再次脉7-9条,小横脉清晰,叶缘具小锯齿而粗糙或有一缘平滑。圆锥花序顶生,花序分枝上举,基部常为叶鞘所包托;穗轴及小穗柄无毛,后者长1厘米;小穗近圆柱形,含2-7朵小花,长2-4厘米,紫褐色;小穗轴节间长约5毫米,上部具短粗毛,顶端膨大成杯状,在杯口周围密生纤毛;颖2,第一颖长约4毫米,锥形,具5脉,第二颖长7毫米,卵状长椭圆形,具7脉;外稃卵状披针形,长6-12毫米,具7-9脉,小横脉明显,无毛,但基盘生微毛,边缘上部亦生纤毛;内稃等长或略长于外稃,背部具2脊,先端具2尖头,脊上及先端生有微毛,脊间具不明显的4脉;鳞被长圆形或斜卵形,长1.2-1.8毫米,基部具脉纹,边缘生小纤毛,花药长4-8毫米,黄绿色;子房纺锤形,长2-4.5毫米,无毛,花柱2,短,柱头2 (3),长约3毫米,羽毛状。果呈橄榄形,背部(即近内稃的一面)具纵沟状的种脐,顶端微凹,果皮较厚。花期7月。
分布:产台湾。海拔1000-3000米,广泛生长在空旷地及林下,特别是在中央山脉分布极为普遍。菲律宾吕宋岛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台湾玉山。
【无】
植物图片:

玉山竹照片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