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丽花(Moneses uniflora)
中文名:独丽花。
拉丁学名:Moneses uniflora。
属名:独丽花属。
科名:鹿蹄草科。
描述:常绿草本状矮小半灌木,高4-17厘米;根茎细,线状,横生,有分枝,生不定根及地上茎。叶对生或近轮生于茎基部,薄革质,圆卵形或近圆形,长0.9-1.5(-2.2)毫米,宽几与长相等,先端圆钝,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并稍下延于叶柄,边缘有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叶柄较叶片短近2倍,长4-8毫米。花葶有狭翅,有1-2枚鳞片状叶,卵形,兜状,长3-4毫米,宽2.5-3毫米,边缘有细缘毛。花单生于花葶顶端,花冠水平广开展,碟状,直径1.5-2.5厘米,下垂,白色,具芳香;萼片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约2-2.5毫米,较花瓣短约3-4倍以上,先端近圆头或钝头状,边缘有细缘毛,绿色或淡绿白色;花瓣卵形,长7-10毫米,宽4-7毫米;雄蕊10,每2与花瓣对生,花丝细长,无毛,花药有较长的小角,在顶端孔裂,黄色;花柱直立,长3.5-5毫米,柱头头状,5裂。蒴果近球形,直径6-8毫米,由基部向上5瓣裂,裂瓣边缘无蛛丝状毛。花期7-8月;果期8月。
分布:产黑龙江、吉林、山西、甘肃、新疆、四川北部、云南西北部及台湾。生于海拔900-3800米之山地满布苔藓的暗针叶林下,性喜阴湿。朝鲜、苏联、日本、欧洲、北美也有分布。
本种为寒温性植物,在我国从北到南都有分布,但生境却相似,均生长在亚高山带的暗湿的针叶林(云杉、冷杉林)下,成为这类针叶林的典型指示植物。因此,其分布规律是与山地植被的亚高山暗针叶林(云杉、冷杉林)带的垂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从北向南逐渐升高。例如在黑龙江(小兴安岭)生长在海拔900-1000米;在吉林(长白山)为1400-1700米;在新疆为1380-1900米;在山西(五台山)升到2300-2400米;在甘肃(大牛山)为2700米;向南至四川(小金、金川、马尔康)则上升到3100-3500米;云南(德钦、中甸)上升到3200-3800米;在台湾上升到2900-3800米。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