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薹草(Carex forficula)
中文名:溪水薹草。
拉丁学名:Carex forficula。
属名:薹草属。
科名:莎草科。
描述:根状茎短,形成踏头。秆紧密丛生,高40-90厘米,三棱形,粗糙,基部叶鞘无叶片,黄褐色,稍有光泽,明显细裂成网状。叶与秆等长或稍长于秆,宽2.5-4毫米,平张,边缘反卷,绿色。苞片叶状,短于花序,基部无鞘。小穗3-5个,顶生1个雄性,线形,长3-4厘米,具柄;侧生小穗雌性,狭圆柱形,长1.5-5厘米,花密生,有时基部花稍稀疏,小穗仅最下部的具短柄,其余无柄。雌花鳞片披针形或长圆形,长约3毫米,暗锈色或紫褐色,中部绿色,具3脉,延伸成粗糙短尖。果囊长于鳞片,倒卵形或卵形,压扁双凸状,长3-4毫米,黄绿色,近于无脉,有时两侧具少数细脉,上部边缘具细锯齿,基部楔形,顶端急缩为长喙,喙长达1.5毫米,喙缘稍呈细锯齿状粗糙,喙口深裂呈2齿。小坚果紧包于果囊中,卵形或宽倒卵形,近双凸状,基部宽楔形,长2-2.5毫米;花柱基部不膨大,柱头2个。花果期6-7月。
分布:产吉林、辽宁、河北、安徽;生于林下、溪边或潮湿处,海拔770-850米。分布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日本。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据文献报道,本种产秦岭庙王山,但秦岭植物志未收入,声称未见到该种标本。故分布未写陕西。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