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桫(Chisocheton paniculatus)
中文名:溪桫。
拉丁学名:Chisocheton paniculatus。
属名:溪桫属。
科名:楝科。
描述:乔木,高16米;幼枝和花序被黄褐色粗硬毛。叶长30-100厘米或更长,通常具小叶10-12对,叶轴和叶柄被紧贴粗毛;小叶片纸质至薄革质,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3-30厘米,宽4-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宽楔形或圆形,稍偏斜,无毛或沿背面脉上被紧贴柔毛,侧脉9-12(-15)对,腹面平坦,背面较明显突起。圆锥花序腋生,通常与叶等长或过之,疏分枝,平展,被短粗毛,下部分枝长达20厘米,花梗长3-5毫米,被黄褐色短粗毛,萼下具节;萼管状,长约1.5毫米,截形或不明显的4齿裂,外被微柔毛或无毛;花瓣4,线状匙形,长14-18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圆形或有短尖,往下渐狭,除顶端被微柔毛外其余无毛;雄蕊管长柱状,外面上部密被微柔毛。内面下面被稀疏柔毛,顶端有7-8裂片,无毛,长圆形,花药与裂片对生,背部有微柔毛,花盘环状或浅杯状,无毛;子房4室,被短粗毛。花柱纤细,下部密被长柔毛,往上稍稀疏,柱头头状。蒴果梨状球形,幼时被黄褐色微柔毛,熟后无毛,橙红色。花期6-7月,果期10月。
分布:产广西南部和云南南部地区;生于山地沟谷密林中。分布于越南、印度。
根据梁向日采自广西东兴的69470号标本,花序和叶的长度基本相同,而且本种叶子长短的变化幅度较大,因此花序长度也会有所变化,笔者认为Merrill在1922年发表的Ch. chinensis,对花序长度的描述不一定确切。因此将本植物作Ch. paniculatus处理较为恰当。另外,广西和云南二个地区的标本,我们虽未看到云南的花标本,但从果实的形状和大小来看,几乎难以区别,唯有不同的是产广西的标本在叶脉上的毛稍稀疏,而产云南西双版纳的标本叶脉上毛稍致密,但并不足以说明是二种不同植物的根据。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