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木姜子(Litsea hupehana)
中文名:湖北木姜子。
拉丁学名:Litsea hupehana。
属名:木姜子属。
科名:樟科。
描述:常绿乔木或小乔木,高达10米,胸径达20厘米,树皮灰色,呈小鳞片状剥落,脱落后呈鹿皮斑痕。幼枝红褐色,被灰色短柔毛,后毛脱落变无毛,老枝黑褐色,无毛。顶芽卵圆形,鳞片外面被丝状短柔毛。叶互生,狭披针形、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0-13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或尖锐,基部近圆或楔形,薄革质,上面绿色,有光泽,中脉近基部有柔毛,下面淡绿色,具白粉,沿中脉两侧有灰白色长柔毛,羽状脉,侧脉每边10-19条,斜展,先端弧状弯曲,纤细,在叶两面略突起,中脉在上面微突,在下面突起;叶柄长1-1.8厘米,上面散生柔毛,下面无毛。伞形花序单生或2个簇生于叶腋,总梗长约2毫米,被丝状短柔毛;每一花序有雄花4-5朵;花梗长3-4毫米,被灰色丝状柔毛;花被裂片6,卵形,长2毫米,先端渐尖,外面被丝状短柔毛;能育雄蕊9,长约4毫米,花丝被灰色长柔毛,腺体盾状,无柄。果近球形,直径7-8毫米;果托扁平,宿存有花被裂片6,直立,整齐;果梗长3-4毫米,颇粗壮。花期8-9月,果期5-6月。
分布:产湖北西部、四川东部。生于山坡阔叶林中,海拔850-1400米。
Hemsley根据在湖北房县采的标本 (A. Henry 6607, 6660)描述本种,长期以来,在鉴定上较为混乱,我们检查了A. Henry 6660 号标本和模式产地标本,发现与原描述不一致,原描述叶片两面无毛,实际上叶片上面中脉近基部处有柔毛,叶下面沿中脉两侧有灰白色长柔毛。本声中树皮呈小鳞片状剥落,脱落后呈鹿皮斑痕,与豹皮樟、毛豹皮樟相似。但本种叶片较长而狭,叶片下面仅沿中脉两侧有灰色长柔毛,侧脉较多,叶下面粉白,容易识别。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