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淆鳞毛蕨(Dryopteris commixta)
中文名:混淆鳞毛蕨。
拉丁学名:Dryopteris commixta。
属名:鳞毛蕨属。
科名:鳞毛蕨科。
描述:植株高约50-70厘米。根状茎横卧,连同叶柄基部密被黑色和棕褐色、近全缘的线状披针形鳞片。叶近生;叶柄长约25厘米,禾干色,基部以上疏被线状披针形褐黑色鳞片;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5-45厘米,中部宽约20厘米,顶端羽裂长渐尖,基部稍缩狭,二回羽裂;羽片15-20对,互生,略斜展,披针形,中部的较长,长约10厘米,宽约1.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截形,无柄或极短柄,边缘羽状浅裂,下部数对羽片略缩短,并稍向下反折,基部一对长约6-7厘米;裂片顶端全缘或鸟喙状,先端有几个细齿;叶脉羽状,侧脉单一,上面不显,背面显著;叶纸质,上面近光滑,下面沿侧脉疏被少数纤维状小鳞片,叶轴密被褐棕色、边有疏缘毛的线状鳞片。孢子囊群小,圆形,着生于小脉中上小,圆肾形,膜质,全缘,早落。
分布:产浙江、江西、福建、广西、四川。生林下荫湿处,海拔400米。日本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D. sino-dickinsii Ching ex H. K. Shing et J. F. Cheng 的模式标本采自江西宜丰,羽轴两侧有不育带;四川和广西龙胜标本(裘佩熹4637)羽裂较深。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