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七(Kaempferia rotunda)
中文名:海南三七。
拉丁学名:Kaempferia rotunda。
属名:山柰属。
科名:姜科。
描述:根茎块状,根粗。先开花,后出叶;叶片长椭圆形,长17-27厘米,宽7.5-9.5厘米,叶面淡绿色,中脉两侧深绿色,叶背紫色;叶柄短,槽状。头状花序有花4-6朵,春季直接自根茎发出;苞片紫褐色,长4.5-7厘米;花萼管长4.5-7厘米,一侧开裂;花冠管约与萼管等长,花冠裂片线形,白色,长约5厘米,花时平展,侧生退化雄蕊披针形,长约5厘米,宽约1.7厘米,白色,顶端急尖,直立,稍靠叠;唇瓣蓝紫色,近圆形,深2裂至中部以下成2裂片,裂片长约3.5厘米,宽约2厘米,顶端急尖,下垂;药隔附属体2裂,呈鱼尾状,直立于药室的顶部,边缘具不整齐的缺刻,顶端尖。花期:4月。
分布:产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生于草地阳处或栽培。亚洲南部至东南部亦有分布。
花美丽,芳香,可供观赏;据记载亦可供药用,能治跌打损伤。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