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石风铃草(Campanula crenulata)
中文名:流石风铃草。
拉丁学名:Campanula crenulata。
属名:风铃草属。
科名:桔梗科。
描述:根胡萝卜状。茎基常为残留叶柄所包裹。茎2-5支丛生,上升,无毛,高10-30厘米,常不分枝,少分枝。基生叶多枚,常排成莲座状,具长柄,叶片肾形,心形至卵圆形,长7-16毫米,宽6-12毫米,边缘具圆齿,通常无毛,有的在上面疏生毛;茎生叶下部的匙形或卵形,具1-3厘米长的叶柄,茎上部的渐变为宽条形。花单朵顶生,在有分枝时,也顶生于分枝上,下垂或平展,各处无毛;花萼筒部倒圆锥状,基部急尖,裂片钻状三角形,长4-8毫米,边缘有2-3对瘤状小齿;花冠蓝色,蓝紫色或深紫红色,钟状,长13-26毫米,分裂达1/3。蒴果倒卵状矩圆形,长至12毫米。花期7-9月。
分布:产云南西北部(维西、中甸、丽江、鹤庆)、四川西南部(木里)。生于海拔2600-4200米的石上、石缝中及草地中。模式标本采自云南鹤庆。
C. nephrophylla C. Y. Wu 名下除四川木里俞德浚14473号 属 C. calcicola 外,引证的其余标本和描述都可归入这个种。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