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泽泻蕨。
拉丁学名:Hemionitis arifolia。
属名:泽泻蕨属。
科名:裸子蕨科。
描述:植株高10-25厘米。根状茎短,直立,被淡棕色狭披针形鳞片。叶簇生,近二型,能育叶柄远较不育叶柄为长(生于密林下的能育叶柄长过不育叶柄2-3倍,生于干旱灌丛下的约1倍),约6-18厘米,粗约1毫米,栗色或紫黑色,略有光泽,被张开的红棕色钻形鳞片和红棕色节状长毛;叶片卵形、长卵形或戟形,长3-6(10)厘米,宽2-4(6)厘米,先端钝或圆,基部深心脏形,与叶柄成斜面。叶脉网状,网眼小而密,长六角形,斜上,无内藏小脉,两面不甚明显。叶干后草质,上面淡褐绿色,无毛,下面褐棕色,疏被棕色钻状小鳞片(沿主脉较密),叶边有红棕色节状毛疏生。孢子囊群沿网脉着生,棕色,无盖。染色体2n=12。
分布:产台湾南部、海南(乐东、崖县、罗江)及云南南部(勐海)。生密林下湿地、溪谷石缝或灌丛,海拔达975米,海南常见。也广布于印度南部、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地。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无】
植物图片:

泽泻蕨照片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