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薹草(Carex tangii)
中文名:河北薹草。
拉丁学名:Carex tangii。
属名:薹草属。
科名:莎草科。
描述:根状茎细长,匍匐。秆密丛生,较细,高30-40厘米,扁三棱形,上部粗糙,下部平滑,基部具4-5个无叶片的鞘,鞘红棕色,常一面裂成网状纤维。叶通常较短于秆,稀几与秆等长,宽2-3毫米,平张,上面具小疣状突起,边缘粗糙。苞片下面的叶状,具鞘上面的雄小穗具鳞片状苞片。小穗4-8个,上面3-6个为雄小穗,雄小穗近无柄,密集于秆的上端;其余为雌小穗,长圆形或长圆状圆柱形,长1.5-2.5厘米,宽3-5毫米,具疏生的花,小穗柄细长。雄花鳞片披针形,长约5-6毫米,顶端渐尖,具短尖,麦秆黄色,膜质,边缘常白色半透明,具1条中脉;雌花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约5毫米,顶端渐尖,具短尖,麦秆黄色,边缘为无色半透明,具1条中脉。果囊短于或等长于鳞片,狭卵形,长约4.5毫米,纸质,淡绿色,背面具2条不明显的侧脉,基部宽楔形,上部渐狭成长喙,喙口斜截形,顶端具两齿。小坚果疏松地包于果囊内,倒卵形;花柱长,柱头3个。花果期5-6月。
分布:产于河北;生于林边阴湿处、阴坡沟里或草丛中,海拔1600-1700米。模式标本采自河北雾灵山。
【无】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