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茶藨子(Ribes pubescens)
中文名:毛茶藨子。
拉丁学名:Ribes pubescens。
属名:茶藨子属。
科名:虎耳草科。
描述:落叶灌木,高1-2米;枝常斜生,小枝灰紫色,具光泽,皮条状剥裂,嫩枝灰褐色或灰色,具短柔毛,成长时渐脱落,无刺;芽卵圆形至长卵圆形,长4-6毫米,宽2-3.5毫米,先端急尖或稍钝,具数枚褐色鳞片,外被短柔毛。叶近圆形或肾状圆形,长3-6厘米,宽几与长相似,基部浅心脏形,稀近截形,上面疏生短柔毛,下面色较浅,被较密短柔毛,常掌状5,稀3浅裂,裂片宽三角形或宽卵状三角形,先端稍钝或微尖,顶生裂片与侧生裂片近等长,边缘具粗锯齿,杂以重锯齿,齿顶有短尖头;叶柄长2-5 (7) 厘米,带红色,具短柔毛。花两性,开花时直径4-5毫米;总状花序疏松,长4-9 (11) 厘米,具花8-22朵,初期直立,渐平展,后期下垂;花序轴和花梗具短柔毛或散生短腺毛;花梗长3-5毫米;苞片小,圆卵形或宽卵圆形,长1-1.5毫米,宽稍大于长,先端圆钝,常无毛;花萼绿色,常有褐红色或褐色斑点或条纹,外面无毛;萼筒盆形,长1-1.5毫米,宽2.5-3毫米;萼片匙状圆形或倒卵状舌形,长1.5-2.5毫米,宽1-2毫米,先端圆钝,边缘具睫毛,直立;花瓣楔形或近扇形,长1-1.5毫米,宽稍短于长,先端圆钝或截形,与花萼同色,下面无突出体;雄蕊几与花瓣等长,花药扁圆形,宽稍大于长;子房光滑无毛;花柱稍短或与雄蕊近等长,先端2裂。果实球形,直径7-9毫米,红色,无毛,可供食用或加工成果酒及饮料等。
分布:产黑龙江(大兴安岭)、内蒙古(大兴安岭、昭乌达盟)。生于土壤干旱和瘠薄的山坡灌丛和岩石裸露的山顶。蒙古北部、原苏联欧洲部分和欧洲北部至中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某些植物分类学家曾把此种作为红茶藨子 R. rubrum Linn. 的变种,但后者叶两面无毛,稀于下面微具短柔毛或下面仅沿叶脉微具腺毛;总状花序较短,长2-6厘米,具花5-15朵,无柔毛;萼片边缘无睫毛。又和东北茶藨子 R. mandshuricum (Maxim.) Kom. 相近,区别在于后者叶常3,稀5裂,裂片先端较尖锐,急尖至短渐尖;总状花序较长,长7-16 (20) 厘米,具花40-50朵;花梗短,长仅1-3毫米;萼片反折,边缘无睫毛;花瓣下面具5个分离的突出体。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