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蒲儿根(Sinosenecio fanjingshanicus)
中文名:梵净蒲儿根。
拉丁学名:Sinosenecio fanjingshanicus。
属名:蒲儿根属。
科名:菊科。
描述:近葶状矮小草本。根状茎径约3毫米,覆盖以宿存残叶基。茎单生,直立,高5-10毫米,不分枝,被密白色蛛丝状绒毛,后或多或少脱毛。基生叶数个,莲座状,具长柄;叶片圆形或五角形,长约1厘米,宽1-1.5厘米,顶端圆钝,基部心形,5浅裂,或具小尖头裂片,上面绿色,被疏白色蛛丝状毛及短柔毛,下面被密白色绒毛,掌状5脉、叶柄长1.5-3厘米,被密至疏绒毛,基部稍扩大;茎叶1-2个,小,浅裂,具短柄。头状花序径1.5厘米,少数在茎端密集成伞形状伞房花序;花序梗短,具1基生叶状苞片及数个(3-5)线形小苞片。总苞钟状,长4-6毫米,宽约6毫米,无外层苞片;总苞片草质,约17,宽披针形或披针形,宽1.5-2毫米,顶端尖或渐尖,浅红紫色,顶端及上部边缘被缘毛,具宽干膜质边缘,外面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具不明显3条脉。舌状花约15,1层,管部长0.5-1毫米,无毛,舌片黄色,长圆形,长3-4毫米,顶端钝,具3细齿,4条脉;管状花多数,花冠黄色,长2.5毫米(未开),管部长1毫米,檐部钟状,裂片披针形,长0.5-1毫米,尖;花药长1-1.5毫米,基部钝至圆形,附片卵状、披针形;花柱分枝外弯,长0.7-0.7毫米,截形或略凸,被微毛。子房圆柱形,长0.8毫米,无毛;冠毛白色,短于花冠。花期5月。
分布:产贵州梵净山。生于岩石上。少见。
本种植株矮小,叶较小,叶片近圆形或五角形,几不裂,上面被白色绒毛,与前种不难区别。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