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构棘。
拉丁学名:Cudrania cochinchinensis。
属名:柘属。
科名:桑科。
描述:直立或攀援状灌木;枝无毛,具粗壮弯曲无叶的腋生刺,刺长约1厘米。叶革质,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3-8厘米,宽2-2.5厘米,全缘,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侧脉7-10对;叶柄长约1厘米。花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为具苞片的球形头状花序,每花具2-4个苞片,苞片锥形,内面具2个黄色腺体,苞片常附着于花被片上;雄花序直径约6-10毫米,花被片4,不相等,雄蕊4,花药短,在芽时直立,退化雌蕊锥形或盾或形;雌花序微被毛,花被片顶部厚,分离或万部合生,基有2黄色像体。聚合果肉质,直径2-5厘米,表面微被毛,成熟时橙红色,核果卵圆形,成熟时褐色,光滑。花期4-5月,果期6-7月。
分布:产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的亚热带地区。多生于村庄附近或荒野。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越南、中南半岛各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至日本及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也有分布。
本种农村常作绿篱用;木材煮汁可作染料,茎皮及根皮药用,称“黄龙脱壳”。
植物图片:

构棘照片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