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舌紫菀(Aster asteroides)
中文名:星舌紫菀。
拉丁学名:Aster asteroides。
属名:紫菀属。
科名:菊科。
描述: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上端有数个簇生的莱菔状向下渐细的块根。茎常单生,高2-15稀达30厘米,纤细,紫色或下部绿色,被开展的毛和紫色腺毛,中部以上或上部常无叶。基部叶密集,在花期生存,倒卵圆形或长圆形,长1-4厘米,宽0.4-0.8稀1.7厘米,基部渐狭成短柄,近全缘,少有细齿;中部叶长圆形或长圆状匙形,顶端钝或渐尖,无柄,上部叶线形;全部叶上面被疏或密的长毛,下面无毛或仅沿脉有毛,有长缘毛,有离基三出脉。头状花序在茎端单生,径2-3.5厘米。总苞半球形,径0.7-1.5厘米;总苞片2-3层,近等长,线状披针形,长5.5-7毫米,宽1-1.5毫米,顶端渐细尖,草质,紫绿色,背面及边缘有紫褐色密毛,背面或基部有长柔毛。舌状花1层,30-60个,管部长1.5毫米,舌片蓝紫色,长10-20毫米,宽1-2毫米,顶端尖;管状花橙黄色,管部长1毫米,裂片长1-2毫米,有黑色或无色腺毛;花柱附片长0.5-0-75毫米。冠毛2层,外层极短,膜片状,白色,内层长4-5毫米,有白色或污白色微糙毛。瘦果长圆形,长达3毫米,被白色疏毛或绢毛。花果期6-8月。
分布:产于西藏中部及南部(卡达尔、林固、昂仁、波密、班戈、珠穆朗玛峰北坡)、四川西部甘孜、马尔康、宝兴)、青海东部(祁连、海晏)。生于高山灌丛、湿润草地或冰碛物上。海拔3200-3500米。也见于云南西北部(永宁)。在不丹、锡金、尼泊尔也有分布。模式采于克什米尔地区。
此种略似萎软紫菀 (A. flaccidus Bge.) 的一些类型,但有莱菔状块根,管状花花冠裂片有黑色或无色腺毛,不难与后者区别。西藏的植物 (A. hedinii Ostenf.) 常较矮小,花冠裂片有黑色腺毛。四川和云南的植物较高大,花冠裂片有黑色或无色腺毛。在青海是新记录。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