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旱黍草。
拉丁学名:Panicum trypheron。
属名:黍属。
科名:禾本科。
描述:多年生,簇生草本。秆直立,高20-60厘米。叶鞘密生疣基长柔毛,多聚于秆基,叶舌极短,顶端具长睫毛;叶片质硬,线形,长7-25厘米,宽2-5毫米,顶端渐尖,两面密被疣基长柔毛;干时常内卷。圆锥花序开展,长10-30厘米,稀疏,分枝纤细,坚挺,具糙毛;小穗卵状椭圆形,长2.5-4毫米,绿色或紫褐色,无毛,有长柄,顶端疏生细硬毛;第一颖宽卵形,长约为小穗的1/2-2/3,顶端尖,具5脉,有时侧脉不明显;第二颖与第一外稃等长,亦与小穗等长,顶端喙尖,具7脉;第一外稃具9脉,顶端喙尖,其内稃较短小,薄膜质,具2脉;第二小花卵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约2.5毫米,顶端钝,表面平滑,光亮,灰白色至乳黄色;鳞被较厚,多脉,长约0.3毫米,宽约0.45毫米,局部折叠。染色体2n=36(Larsen,1963)。花果期5-10月。
分布:产广东、广西、台湾和西藏等省区;生于草坡或干旱丘陵。热带非洲、印度及亚洲东南部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无】
植物图片:

旱黍草照片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