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线蕨(Colysis hemionitidea)
中文名:断线蕨。
拉丁学名:Colysis hemionitidea。
属名:线蕨属。
科名:水龙骨科。
描述:植株高30-6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红棕色,密生鳞片,只具星散的厚壁组织,根密生;鳞片红棕色,卵状披针形,长1.85 (1.2-2.8)毫米,宽0.47 (0.3-0.9) 毫米,长宽比3.99(3.93-4.04),顶端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有疏锯齿,盾状着生。叶远生;叶柄长1-4厘米,暗棕色至红棕色,基部疏生鳞片,向上近光滑,有狭翅;叶片阔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30-50厘米,宽3-7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渐狭而长,下延近达叶柄基部;侧脉两面明显,近平展,不达叶边,小脉网状,在每对侧脉间联结成3-4个大网眼,大网眼内又有数个小网眼,内藏小脉分叉或单一,近叶边缘又有一行小网眼,内藏小脉通常单一或分叉,通常指向中脉;叶纸质,无毛。孢子囊群近圆形、长圆形至短线形,分离或很少接近,在每对侧脉间排列成不整齐的一行,通常仅叶片上半部能育;无囊群盖。孢子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肾形,大小为(22.5-32.5) 27.3微米X 55.8(50-60)微米,单裂缝,裂缝长度为孢子全长的1/3-1/2。周壁表面具有短刺和球形颗粒。刺锐尖,表面有细小的颗粒状物质。
分布:产江西(全南)、福建(龙岩、南靖、平和)、台湾、广东(封川、高要、河源、怀集、乐昌、连山、龙川、龙门、罗定、罗浮山、清远、深圳、始兴、翁源、新丰、新兴、信宜、阳春、英德)、广西(百色、扶绥、灌阳、贺县、环江、九万山、凌云、龙胜、罗城、蒙山、那坡、融水、三江、上林、上思、武鸣、兴安、修仁、阳朔、瑶山、邕宁、玉林)、海南(白沙、保亭、吊罗山、琼中)、四川(筠连)、贵州(黎平、榕江)、云南(沧源、峨山、福贡、贡山、景东、金平、罗平、马关、麻栗坡、屏边、西畴、西双版纳、砚山、盈江、永德)和西藏(墨脱)等省区。生于海拔300-2000米的溪边或林下岩石上。日本、尼泊尔、印度、泰国、不丹、缅甸、越南和菲律宾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无】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