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拟蚕豆岩黄蓍。
拉丁学名:Hedysarum vicioides。
属名:岩黄蓍属。
科名:蝶形花科。
描述: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为直根系,主根深长,稍肥厚,根颈向上分枝,形成多数地上茎。茎直立,丛生,上部分枝,通常被短柔毛。托叶宽披针形,棕褐色干膜质,长10-12毫米,合生至中部以上,易脱落;小叶11-19,具长约1毫米的短柄;小叶片长卵形,长10-23毫米,宽5-11毫米,先端圆形,有时具短尖头,基部圆形,上面无毛,下面沿脉被疏柔毛。总状花序腋生,稍超出叶,花序轴和总花梗密被短柔毛;花多数,长16-18毫米,具5-6毫米的花梗;苞片披针形,稍短于花梗;花萼钟状,被短柔毛,萼齿不等长,下萼齿披针形,等于或稍短于萼筒,其余萼齿三角形,比下萼齿短2.5-3倍;花冠淡黄色,旗瓣倒长卵形,长14-16毫米,翼瓣与旗瓣近等长,龙骨瓣超出旗瓣约2毫米;子房无毛。荚果扁平,3-4节,节荚卵形或近圆形,两侧具明显网纹,边缘具狭边。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产吉林(长白山)。生于山地砾石山坡和岳桦林下、林缘、亚高山和高山草甸、岩壁和古老冰碛物上。也分布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针叶林区,朝鲜北部山地亦有分布。
Handel-Mazzetti 于1933年将本种的范围加以扩大到包括我国华北西部和四川西北部的近似种,但我国上述地区的植物特征与原始记载有明显出入,即我国这些地区所产植物的小叶3-6(-8)对,荚果明显被短柔毛,根木质化等都明显的不同于本种,而应为多序岩黄耆 (H. polybotris Hand. -Mazz.) 的范畴,并作为其种下等级更为适合。而四川西北部的植物应属于黄花岩黄耆 (H. citrinum E. Baker) 的范畴。
植物图片:

拟蚕豆岩黄蓍照片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