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川西火绒草。
拉丁学名:Leontopodium wilsonii。
属名:火绒草属。
科名:菊科。
描述:多年生草本,根出条细长,坚硬,有分枝,平卧或斜升,有枯萎宿存的叶及顶生的莲座状叶丛,在叶丛上生长花茎。花茎细长,直立或斜升,坚挺,长达25厘米或更长,稍木质,无分枝,被白色茸毛,下部渐脱毛,全部有密生的叶;下部叶在花期常枯萎。叶开展,狭披针形,长2-4厘米,宽2-3.5毫米,稀较大,上部渐狭,顶端有细长尖头,边缘平或稍反折,基部狭,无柄,基部叶下端稍宽,无鞘部,上面有细伏毛,后近无毛,下面被白色薄层密茸毛。中脉细,在下面稍高起,近无毛。苞叶多数,与上部叶等长或较短,但较宽,顶端尖或稍圆形,上面被白色厚密的茸毛,下面稍灰绿色,被薄茸毛,较花序长2-3倍,密集,开展成径约6厘米的苞叶群,或疏散而较宽大的复苞叶群。头状花序径4-5毫米,7-11个,疏散,花序梗长2-3毫米,与苞叶基部合着。总苞长约4毫米,被白色长柔毛;总苞片2-3层,顶端稍钝,无色或浅褐色,稍超出茸毛之上。小花雌雄异株。花冠长3毫米;雄花花冠管状,上部漏斗状;雌花花冠丝状。冠毛白色,粗厚,下部有锯齿;雄花冠毛上部较粗,有齿,雌花冠毛上部近无齿。不育的子房和瘦果无毛。花期6-9月。
分布:产四川西部和西北部(康定、松潘、宝兴、峨眉)。生于高山山谷岩石上。海拔2000-3000米。
此种曾经前人列入薄雪亚组,但它的花茎细长,生于根出条的顶端,与薄雪亚组的种不同,而与雅谷火绒. 草的长茎变种 (L. jacotianum var. minor Hand. -Mazz.) 相似。它的亲缘种是川甘火绒草 (L. chuii Hand. -Mazz.)。韩马迪 (Handel-Mazzetti, l. c.) 关于此种的记载似包括两个不同的种。这里的川西火绒草仅限于花茎较长而叶较密的种(据韩马迪:在25厘米长的花茎上“有55个叶”;据包维尔:“有40-50个叶”,而我们宝兴的标本有80个叶)。
植物图片:

川西火绒草照片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