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崖藤。
拉丁学名:Albertisia laurifolia。
属名:崖藤属。
科名:防己科。
描述:木质大藤本;嫩枝被绒毛,老枝无毛,灰色。叶近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7-14厘米,宽2.5-5厘米,先端短渐尖或近骤尖,基部钝或微圆,干时褐色,两面无毛或下面沿中脉和侧脉散生稀疏微柔毛;侧脉每边3-5条,中脉和侧脉在下面显著凸起;叶柄长约1.5-3.5厘米,无毛。雄花序为聚伞花序,有花3-5朵,长达15毫米,总花梗和花梗均粗壮,长3-5毫米,均被绒毛;萼片3轮,外轮钻形,长约0.5毫米,中轮线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内轮合生成坛状,长5-7毫米,背面均被绒毛;花瓣6,排成2轮,外轮菱形,长约0.8毫米,边内折,背面中肋附近被硬毛,内轮近楔形,无毛,长约0.8毫米;聚药雄蕊长3-4毫米,花药常27个,排成6纵列,花丝极短。雌花未见。核果椭圆形,长2.2-3.3厘米,宽1.5-2厘米,被绒毛;果核稍木质,椭圆形,长1.5-2.5厘米,表面微有皱纹,胎座迹不明显。花期夏初,果期秋季。
分布:产于海南南部、广西南部和云南南部。生于林中。分布于越南北部。模式标本采自海南保亭。
【无】
植物图片:

崖藤照片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