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岩居点地梅。
拉丁学名:Androsace wilsoniana。
属名:点地梅属。
科名:报春花科。
描述:多年生小草本。根出短枝簇生,长3-9毫米,被鳞覆的枯叶柄。莲座状叶丛着生于根茎分枝端,密聚成垫状;叶片轮廓肾形,长3-5毫米,宽5-7毫米,基部浅心形,掌状3-5中裂,裂片阔倒卵形,中央裂片先端近圆形,全缘或有时两侧各具1裂齿,侧生裂片通常2裂,两面疏被小糙伏毛;叶柄长10-15毫米,疏被小柔毛。花葶细而劲直,1-2枚由叶丛中抽出,高4-6厘米,被小伏毛;伞形花序2-4花;苞片通常4枚,广披针形至狭椭圆形,长2-4毫米,宽0.5-1.2毫米;花梗长7-9毫米,被小伏毛;花萼阔钟状,长2.5-3毫米,分裂略超过中部,裂片三角形,先端锐尖,外面微被毛;花冠白色,直径7-8毫米,筒部长2-2.5毫米,裂片阔倒卵形,宽2-3毫米,先端截形或微凹。蒴果近球形,稍长于萼筒。花期6-7月。
分布:产于四川南部(瓦山、峨眉山)。生于海拔3000米的岩石上。模式标本采自瓦山。
据原始记载,此种“叶3裂,中央裂片3浅裂,侧生裂片2裂,小裂片2-3浅裂”。我们的描述主要根据蒋兴麐、张秀实31801号采自峨眉山的标本。这号标本叶仅2次分裂,小裂片不再分裂,与原始记载稍有不同。
植物图片:

岩居点地梅照片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