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尾箭竹(Fargesia cuspidata)
中文名:尖尾箭竹。
拉丁学名:Fargesia cuspidata。
属名:箭竹属。
科名:禾本科。
描述:竿高约5米,粗2厘米;节间长14-19厘米,中空,圆筒形,初时被白粉,后变黑垢。竿每节分枝为多枝,枝长达60厘米,无毛。竿箨未见。叶鞘长3-6厘米,无毛;叶耳缺,鞘口两肩各具数条暗色易脱落之繸毛,其毛长达3毫米;叶舌坚硬,截形,高约1毫米;叶柄极短或可长为2毫米;叶片在总状花序下方为1-3片,狭矩形,长3.5-12厘米,宽5-10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阔楔形,背面灰白色,次脉3-5对,有小横脉,基部有微毛或有时脱落变无毛,边缘粗糙,或其一缘近于平滑。总状花序或紧缩的圆锥花序,长5-8厘米,下部被包藏,密生多数小穗,自最上部之叶鞘开口的一侧伸出。小穗柄直立,长4-10毫米,密生微毛;小穗含3或4朵小花,长25-30毫米,淡黄色或枯草色;小穗轴节间细长,长4-6毫米,或有时粗短,长约2毫米,上端具白色毡毛或贴生微毛;颖先端具尖尾,第一颖狭窄,有微毛,长10-14毫米(顶生小穗者可长达22毫米),具1脉,第二颖长18-26毫米,具7-9脉;外稃狭披针形,长16-25毫米,先端具尖尾,具9至多脉,上部有微毛而粗糙,常于近边缘处生有小刺毛,基盘密生白色微毛,其毛长1-1.5毫米;内稃长11-15毫米,先端具2小尖头,其脊向上具硬纤毛,脊间的上部有微毛而粗糙;鳞被的前方2片微呈半月形兼卵形,后方1片则为卵形兼披针形,长约2.5毫米,先端具尖头,基部变窄,上部边缘生纤毛;花药长7-9毫米;子房长约2毫米,花柱2,顶生,长约1毫米,柱头未见。颖果红褐色,长约1厘米,腹部具纵沟。笋期不详。花期7-8月。
分布:产广西北部。海拔1600米,生林下。模式标本采自凌云县瑶马山。
【无】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