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小薹草。
拉丁学名:Carex parva。
属名:薹草属。
科名:莎草科。
描述:根状茎较粗壮,常延伸较长。秆疏丛生,高10-35厘米,稍柔软而常压扁,平滑,基部具褐色无叶片的鞘,老鞘不细裂呈纤维状,秆的下部具1叶,秆生叶甚短于秆,平张或内卷,宽1-1.2毫米,平滑。小穗1个,顶生,长圆形,多少呈两侧压扁,长约1厘米,雄雌顺序(极个别全为雄性);雄花部分具多数花,长于雌花部分,雌花部分具2-4 (6) 朵花。雄花鳞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5-7毫米,先端锐尖,深褐色至棕色,具3条脉;雌花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5-6.5毫米,先端锐尖至略钝,深褐色至棕色,中间具3条脉,早脱落,基部2片的中脉延伸成短尖至短芒,芒长可达7毫米。果囊最初近直立,成熟后向下反折,披针状菱形,横切面近半圆形,长约6-8毫米(包括基部长约1.5毫米的海绵质),厚纸质,具多条细脉,顶端渐狭成稍长的喙,喙口在腹面呈斜截形。小坚果短圆柱形,三棱形,长约3.5-4.5毫米,具长约1.5毫米而埋于果囊海绵质中的短柄;延伸的小穗轴柔软,扁平,稍长于小坚果而不伸出于果囊之外;柱头3个。
分布:产于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西藏;生于林缘、山坡、沼泽及河滩湿地,海拔2300-4400米。分布于天山地区至喜马拉雅地区。果期5-8月。
以上描述是根据我们所见较多的典型Carex parva Nees标本写成。Hand. -Mazz.根据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所采标本为模式,连同云南丽江、大理等地区标本作为Kobresia属的一新种K. lolonum Hand. -Mazz.发表,但根据该种的记载,以及目前采到的云南丽江、兰坪和四川的标本的特征,它无疑应归隶于Carex属,与Carex perva Nees十分近似,很可能是同一种,所不同的是 K. lolonum Hand. -Mazz.植株较矮小,秆密丛生,不压扁,基部老叶鞘细裂成纤维状;果囊较小,长6-7毫米(原记载为3.5-5.5毫米,可能是不成熟之故,在我们见到的标本中也存在)。我们将这二种暂作归并,是否正确,有待进一步订正。
植物图片:

小薹草照片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