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小叶火绒草。
拉丁学名:Leontopodium microphyllum。
属名:火绒草属。
科名:菊科。
描述: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细,多分枝。根出条斜升或仰卧,稍粗壮,挺直,多少木质,常有分枝,长达15厘米,被灰白色棉毛,全部有密集枯萎宿存的叶和顶生的叶丛,形成疏松的垫状体,在叶丛上生长花茎或1-3个不育茎。花茎长约3-6厘米,有时达10厘米,细弱,草质,被白色棉毛,有较疏生的叶,节间长3-8毫米。根出条叶两面被灰白色茸毛,枯叶下面有较密的紧压的茸毛;花茎基部叶较密,花后枯萎或生存;叶开展,线状披针形,长7-12毫米,宽1.5-2毫米,较根出条叶稍长,顶端较尖,有短小尖头,边缘平,基部稍狭,几无鞘部,无柄。苞叶多数,较叶稍长,宽达2.5毫米,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两面被白色棉状厚茸毛,较花序长2倍,开展成密集的,径约1.2-2.8厘米的星状苞叶群。头状花序径约4毫米,常4-6个密集。总苞长约3毫米,被厚棉毛;总苞片约3层,长圆形,顶端钝或稍尖,褐色,无毛,稍超出毛茸之上。小花异形,有多数雌花和少数雄花,或全部是雄花。花冠长约2.5毫米;雄花花冠管状漏斗状,有披针形裂片;雌花花冠细管状。冠毛白色,雄花冠毛上端较粗厚,有锯齿;雌花冠毛有疏锯齿。不育的子房和瘦果无毛。花期7-9月。
分布:产我国台湾中部(新高山、阿里山等)。生于高山干燥坡地。海拔约3300-3900米。
台湾特有的疏松垫状植物。生长习性似钻叶火绒草 L. subulatum C. B. Clarke 和川西火绒草 L. wilsonii Hand. -Mazz., 但由于与雅谷火绒草 L. jacotianum Beauv. 尤为接近,故列入本亚组。它与雅谷火绒草和单头火绒草 L. monocephalum Edgew. 的地位还待进一步的阐明。
植物图片:

小叶火绒草照片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