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密毛岩蕨。
拉丁学名:Woodsia rosthorniana。
属名:岩蕨属。
科名:岩蕨科。
描述:植株高7-25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被鳞片;鳞片线状披针形,长4-5毫米,先端钻形,全缘,棕色,有光泽,膜质。叶多数簇生;柄长2-6厘米,粗不及1毫米,棕色,基部以上连同叶轴密被黄棕色长节状毛及棕色的线形小鳞片,叶柄与叶轴往往呈S形弯曲;叶片披针形,长7-20厘米,中部宽1.5-3厘米,急尖头并为羽裂,基部渐变狭,二回羽状;羽片10-15对,近对生或互生,平展,无柄,下部羽片逐渐缩小成耳形,彼此远离,中部羽片较大,相距5-15毫米,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8-15毫米,基部宽5-8毫米,钝头或圆头,基部上侧截形并紧贴叶轴,下侧楔形,有时上下侧均为平截并紧贴叶轴,羽裂深达1/2 -2/3;裂片4-5对,椭圆形,基部一对较大,全缘或先端有2-3枚小齿。叶脉不明显,在裂片为两歧分枝,小脉几达叶边。叶草质,干后棕绿色,两面均密被浅棕色的长节状毛。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小脉的顶端或上部,靠近叶边,成熟时满布于羽片背面;囊群盖浅碟形(由于毛的基部合生而成),边缘为卷发状长毛,成熟时裂为3-5小瓣。
分布:产辽宁(辽东半岛)、河北(内丘、围场、柴河口)、陕西(太白山)、四川(南川、康定(瓦斯沟)、丹巴、木里、美姑、绰斯甲)及云南(中甸、丽江、鹤庆、大理、昆明、永宁)。生林下石上或灌丛中,海拔1 000-3 000米。模式标本产地:四川(南川)。
本种的囊群盖为本属中之特异者,可以认为这是岩蕨属中两种囊群盖类型的中间过渡形式。
植物图片:

密毛岩蕨照片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