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宝兴冷蕨。
拉丁学名:Cystopteris moupinensis。
属名:冷蕨属。
科名:蹄盖蕨科。
描述:根状茎细长横走,直径1-2毫米,和叶柄基部同被褐色柔毛及少数灰褐色阔卵形膜质鳞片;叶远生。能育叶长 (20-) 30-40 (-50) 厘米;叶柄长10-22 (-25) 厘米,直径1-2毫米,禾秆色或栗褐色,略有光泽;叶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圆形,长9-17 (-25) 厘米,宽5-8 (-15) 厘米,渐尖头,一回羽状一羽片羽裂至三回羽状;羽片8-12 (-15) 对,斜向上,基部一对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并有齿,基部稍狭,不对称,柄长3-4毫米,近对生,距第二对羽片3-3.5 (-5) 厘米,二回羽状;一回小羽片8-12对,上先出,通常羽轴上侧的较下侧的略短,下侧第二片最大,三角状卵形或长三角形,长1-2.2 (-3) 厘米,宽8-13毫米,钝尖,并有锯齿,基部偏斜,上侧和羽轴并行,下侧为阔楔形,柄长1-2毫米,互生,羽状或深羽裂达小羽轴;末回小羽片或裂片3-4对,基部上侧一片最大,卵圆形,长4-9毫米,宽3-5毫米,先端圆钝,有锯齿,基部楔形,分离或密接,与小羽轴以狭翅相连,边缘锐裂或呈锯齿状,上部的末回小羽片斜方形或短线形,仅在先端及上侧有锯齿;第二对羽片和基部一对同形,但略短而狭,柄长2-3毫米,距上一对1.5-3厘米;顶部羽片披针形,羽裂,裂片仅先端有一二锯齿。叶脉两面可见,小脉一至数回分叉,伸达锯齿间的缺刻或微凹处。叶干后薄草质,绿色。孢子囊群小,圆形,着生于上侧小脉背上,每末回裂片上有1-2枚,羽片基部上侧的较大小羽片上常有3-4枚或更多,主脉两侧的小脉通常均能育;囊群盖近圆形或半杯形,灰绿色或褐黄色,膜质,不具头状细微腺体,幼时覆盖孢子囊群,成熟时被孢子囊群压在下面。孢子周壁表面具有刺状突起。
分布:分布于河北(内丘、小五台山)、陕西(太白山、宝鸡、户县)、甘肃(兰州、西固、榆中、兴隆山、卓尼、拉木寺)、青海(连城、唐古特、循化)、台湾(宜兰、新竹、台中、嘉义、花莲、阿里山)、河南(嵩县)、四川(峨眉山、理县、康定、宝兴、平武、道孚、雅江、巴塘、九龙、大相岭、金川、小金、雷波、马尔康、冕宁、丹巴、炉霍、盐源、稻城、甘孜、天全、乡城、汶川、松潘、刷金寺、白玉)、云南(德钦、中甸、丽江、维西、贡山、泸水、大理、巧家、会泽)及西藏东南部(察隅、波密、墨脱、易贡、林芝、米林、江达)等省区。生针阔叶混交林下阴湿处或阴湿石上,海拔1000-4100米。日本、锡金和印度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宝兴)。
本种形体酷似欧洲冷蕨C. sudetica A. Br. et Milde,主要区别在于囊群盖上没有头状细微腺体,形体稍粗壮;在地理分布上,后者主要见于我国东北和华北,偶见于云南和西藏高山,而本种则主要分布于华西山地,向北达秦岭,向西达到西藏东部。
植物图片:

宝兴冷蕨照片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