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苞点地梅(Androsace maxima)
中文名:大苞点地梅。
拉丁学名:Androsace maxima。
属名:点地梅属。
科名:报春花科。
描述:一年生草本,主根细长,具少数支根。莲座状叶丛单生;叶片狭倒卵形、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5-15毫米,宽2-5毫米,先端锐尖或稍钝,基部渐狭,无明显叶柄,中上部边缘有小牙齿,质地较厚,两面近于无毛或疏被柔毛。花葶2-4自叶丛中抽出,高2-7.5厘米,被白色卷曲柔毛和短腺毛;伞形花序多花,被小柔毛和腺毛;苞片大,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5-7毫米,宽1-2.5毫米,先端钝或微尖;花梗直立,长1-1.5厘米;花萼杯状,长3-4毫米,果时增大,长可达9毫米,分裂约达全长的2/5,被稀疏柔毛和短腺毛;裂片三角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质地稍厚,老时黄褐色;花冠白色或淡粉红色,直径3-4毫米,筒部长约为花萼的2/3,裂片长圆形,长1-1.8毫米,先端钝圆。蒴果近球形,与宿存花萼长等长或稍短。果期8月。
分布:产于新疆北部、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山西等省区。散生于山谷草地、山坡砾石地、固定沙地及丘间低地。广布种,分布于北非、欧洲、中亚至西伯利亚。
【无】
植物图片: